省民政廳廳長卓志強接受羊城晚報記者專訪: 2020-6-24 來源:《大社會》雜志
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是社會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隨著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進入倒計時,近日,廣東省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卓志強接受羊城晚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廣東民政系統堅持聚焦脫貧攻堅,聚焦特殊群體,聚焦群眾關切,努力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全力以赴做好兜底保障工作,確保貧困人口應保盡保、應補盡補、應救盡救,“不漏一戶、不落一人”,堅決如期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 脫貧攻堅要確保特殊群體不掉隊。圖為2019年百家社會組織走近留守和困境兒童“牽手行動”之“牽手成長”青少年公益夏令營活動
聚焦脫貧攻堅?社會救助全方位銜接 羊城晚報:在推進社會救助制度與脫貧攻堅政策有效銜接方面,廣東民政系統做了哪些工作?取得怎樣的成效? 卓志強:廣東各級民政部門將社會救助兜底脫貧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全力推進社會救助制度與脫貧攻堅政策有效銜接,確保納入兜底保障范圍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吃穿“兩不愁”,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奠定堅實基礎。 堅持政策創制,實現制度銜接。連續出臺《廣東省民政廳關于底線民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三年攻堅的實施方案》《關于在脫貧攻堅三年行動中切實做好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等多個文件,促進社會救助制度與脫貧攻堅有效銜接。出臺《廣東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施辦法》《廣東省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和生活狀況評估認定辦法》等,實現救助更廣泛、辦理更便民、認定更精準,并持續完善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等社會救助專項制度。 堅持穩步提標,實現標準銜接。自2016年起,全省農村低保最低標準為月人均335元(年人均4020元),已實現與扶貧開發標準(年人均4000元)銜接;2017年至2020年,全省四類地區農村低保最低標準逐年提高,穩定高于省扶貧標準(4000元/人年)。目前,全省城鄉低保對象共有140.2萬人,月人均城鄉低保標準分別為870元、712元;特困供養人員22.7萬人,年人均城鄉特困人員基本生活供養標準分別為16918元、13800元。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孤兒保障、殘疾人兩項補貼等各項救助和福利保障水平均位于全國前列。 堅持專項整治,實現對象銜接。連續三年開展農村低保專項治理行動,并聯合省扶貧辦開展社會救助兜底脫貧行動,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等困難群眾進行認真核實,將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及時納入社會救助范圍。目前,全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有73萬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16.6萬納入特困供養范圍,實現應保盡保、應兜盡兜。 堅持動態比對,實現信息銜接。上線運行廣東省救助申請家庭經濟狀況核對管理系統,及時發現非民政對象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同時,對于已納入社會救助范圍的建檔立卡兜底保障對象,明確2020年底前不將其納入家庭經濟狀況核對范圍,確保其穩定脫貧。 保障特殊群體?使貧困老人有所養、留守兒童有所依 羊城晚報:農村貧困老年人、留守和困境兒童、貧困和重度殘疾人是脫貧攻堅中的特殊群體,如何保障這部分群眾的供養和護理服務? 卓志強:近年來,廣東全面提高農村貧困老人供養服務水平,不斷提升農村留守和困境兒童關愛保護水平,認真落實殘疾人護理補貼等福利保障。 目前,全省各地均出臺了特困人員照料護理實施細則及具體標準,全省月人均全自理、半自理、全護理照料護理標準分別達到73元、726元、1280元,并積極開展照料護理服務。今年以來,已向簽訂照料護理協議的18.99萬分散特困供養人員發放照料護理資金6138萬元。同時,深化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公建民營供給側改革,著力完善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 2016年廣東建立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2020年起,全省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保障標準提高至當地散居孤兒基本生活養育標準。此外,完善補強農村留守和困境兒童基層工作力量和救助機制,“兒童主任”“兒童督導員”實現全省全覆蓋。 2019年起,廣東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提標擴面,將非重度智力、精神殘疾人納入重度護理補貼保障對象范圍。2020年,“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繼續提升,分別達175元/月、235元/月。此外,鼓勵并指導有條件的地區積極探索,依法穩妥開展貧困重度殘疾人照護服務工作。 動員多方參與?社工、志愿者、社會組織為脫貧“添薪” ? 羊城晚報:脫貧攻堅要堅持政府主導、多方參與。廣東在這方面有哪些創新做法? 卓志強:廣東各級民政部門發揮地方特色和優勢,積極引導社工、志愿者、社會組織發揮作用,努力形成多方聯動、協同推進的良好局面。 為貧困地區群眾提供專業社工幫扶。2017年至今,省民政廳以實施廣東社工“雙百計劃”為抓手,在19個地市建立407個鄉鎮(街道)社工站,開發了1737個社會工作崗位,并依托社工站成立了330個鄉鎮社會工作與志愿服務協會。社工扎根村居,以“社工+志愿者”的方式為貧困地區群眾提供社會融入、能力提升、心理慰藉、精神疏導、資源鏈接、宣傳倡導等專業化、精準化、精細化服務。同時,整合社工、志愿服務和慈善力量,培育志愿者5萬多名,鏈接慈善資金1500多萬元。 此外,積極引導和動員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工作。近兩年來,省級社會組織助力扶貧濟困活動,在“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捐款逾3億元。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度,全省社會組織開展助力“三區三州”東西部扶貧協作、“社會組織扶百村”等脫貧攻堅項目共500多個,投入項目資金逾1.5億元,預計受益貧困人口約265萬人。 統籌戰疫戰貧?及時落實臨時救助,防止因疫致貧返貧 羊城晚報:疫情發生以來,廣東民政系統如何幫扶困難群眾,防止因疫致貧返貧? 卓志強:省民政廳堅持戰“疫”與戰“貧”兩手抓、兩不誤。一方面,加大新冠肺炎患者及受影響家庭救助力度,對確診病例中的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低收入家庭成員以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及時給予臨時救助;對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及時納入社會救助范圍;對受疫情影響致貧的其他人員和返貧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及時落實臨時救助等,確保其基本生活不受影響。 另一方面,落深落細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政策。對于受疫情影響導致基本生活困難的居民,符合條件的及時納入低保范圍。同時,進一步加強臨時救助。據統計,全省對因疫情出現基本生活臨時困難的群眾4400余人次予以臨時救助,包括外來人員456人,有效紓解困難群眾燃眉之急。 聚力決戰決勝?逐戶逐人全覆蓋摸排,兜底脫貧防止“漏?!?strong> 羊城晚報:接下來,省民政廳將從哪些方面持續發力,確保如期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卓志強:下一步,省民政廳堅決將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的決策部署抓實抓細抓落地,做到應保盡保、應兜盡兜、應救盡救。 開展社會救助兜底脫貧行動。對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逐戶逐人進行全覆蓋摸排,及時把符合條件的人員全部納入農村低保范圍,堅決防止“漏?!眴栴}。 強化農村低保兜底保障。對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的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等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參照“單人戶”納入低保范圍,對其家庭不再進行經濟狀況核對。 制定低?!皾u退幫扶”政策。對收入已超過當地低保標準但尚不穩定的建檔立卡低保家庭,繼續給予一定時間的漸退幫扶,確保穩定脫貧。 落實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政策。及時將符合條件的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救助供養范圍。鼓勵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在滿足特困人員集中供養需求的基礎上,優先為低保對象、建檔立卡貧困家庭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提供無償或低償的集中托養服務。 及時救助返貧人口和新增貧困人口。建立健全致貧返貧預警機制,主動發現并及時將符合條件人員納入救助范圍。落實“先行救助、分級審批”和鄉鎮(街道)救助儲備金制度,對返貧人口和新增貧困人口,符合條件的先行給予臨時救助;一段時間后仍然困難的,按規定及時納入低?;蛱乩ЧB,實現閉環救助。 整合社工、志愿服務和慈善力量,組織開展“打贏脫貧攻堅戰?南粵慈善社工志愿服務齊行動”系列活動。 繼續引導社會組織積極參與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志愿扶貧等行動。積極探索“社會組織黨建+”扶貧模式,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慈善捐贈、志愿服務,營造支持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的濃厚氛圍。
??
| |||||